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临高启明> 第三百一十节 岛上的难民(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一十节 岛上的难民(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雅文小说81中文网
  

  耶稣会为了保住孙元化这个“圣教会在中华的柱石”也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元老院――在大明的土地上。除了元老院没人能够帮助孙元化了。

  金立阁的出现,果然大大安抚了孙元化原本有些焦躁不安的心。吕洋见他的面色松弛,当下引着他登上寨子。

  孙元化眺望四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用“西法”构筑的寨子。虽然不甚明显,但是保护寨门的凸出的棱堡,高低错落的塔楼都是教士们带来的关于西洋筑城的图片上常见的。

  他自己也搞过“西法墩台”,他在辽东的时候一度企图在当地推广这种筑城技术,因而对这套东西颇为熟悉。

  当然。鹿老爷也是信众,和传教士们交往深厚,懂得这些也不足为奇。

  问题是。他看到的这座寨子,尽管体量不大,但是修筑用心,构思更是精巧。在运用地形、材料,发扬火力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孙元化不得不承认,就是自己来设计也做不到如此的地步。

  一个广东来得地方绅士,对筑城之术如此的精通,未免也太过奇怪了。

  明末,士大夫对军学颇为热衷,火器、兵学和筑城都有人著书立说。但是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将古代兵书或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洋军学撷取一鳞半爪,再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胡编乱造。孙元化是“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出这里的布置远不是一般的玩票士大夫能够做出来得。

  寨墙上,穿着羊皮背子头戴翻毛皮帽的乡勇正在巡逻,看模样倒比官兵还要精神一点:精神旺,不畏冷。显然是吃得饱穿得暖。手中拿得也不是乡勇们常用的哨棒或者木枪。而是制造精良的长枪,枪头呈三棱锥一般,乌黑发亮。每人腰间还悬着一柄木鞘的直刀。

  虽说没有铠甲,但是这幅摸样已经比登州的大部分官兵像样了――够得上最好的战兵了。如果有一身铠甲,当做选锋家丁使也问题不大。

  他手扶垛口,朝着外面望去,距离寨墙大约百丈之外,是一排排的长条的屋子,用壕沟、篱笆围绕着,期间还点缀着些许木造的塔楼。看上去倒象是一座大大的兵营。不过,从营地方向传来的大人小孩的声音就知道,那里住得都是百姓。

  早晨的炊烟正在袅袅升起,虽说看得不甚真切,但是营地里影影绰绰的都是来往的人影。

  已经有人从营地里出来了,十个人一队,一队一队的分散到岛上做事,有人在铲雪有人在海滩边收集渔获,还有得则在营建修缮。显得井井有条,极有章法。

  孙元化久履军事,一望就知道这些正在干活的人都受过训练。岛上必有颇高明的将校调教。

  “那里是何处?”

  “是难民营。”吕洋说道,“收容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孙元化长叹一声,半响才道:“鹿老爷收容了这许多百姓,花费不少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