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晋末长剑>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事实上,在唐玄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募兵(职业化)以前,中国一直是少量募兵 大量征兵的形式。

  什么是征兵?

  就是从地里拉来农民打仗,打完仗解散,回去种地。

  下次需要打仗时,再把你征发起来。

  但募兵呢?

  募兵是有军饷的,有一笔庞大的维持费用。

  开启大规模职业化募兵的唐朝最多时有多少兵?

  唐玄宗天宝十节度的兵力数据摆在那里,光一个范阳镇就九万人,当时全国大约56-60万军队。

  但请注意,这个时候的军队,并不完全脱产,还有一部分人是屯田的。

  有书友提到怛罗斯之战,其实高仙芝没多少兵。

  整個安西四镇,也就两万余兵。

  他当时应该是挑选了几千或一万兵——不可能全部调走,地方要驻防——然后又征发了“土团乡夫”(农闲时操练的农民)一万余人,凑足了两万唐军(1万以内的正规军 1万多土团兵)。

  另外,他还征发了蕃部丁壮五万人——葛逻禄、突厥种部落。

  再回到唐代兵力。

  到了中唐藩镇割据时期是多少人呢?

  穆宗、宪宗时期都有宰相汇报,九十九万余人——具体数据我上本书写过,记不清了,99万7千多还是8千多的,精确到了个位数。

  宰相的正式奏疏,精确到个位数,做不得假,至少兵籍文册上有这么多人,财政预算也要按这么多人来制定。

  唐三百多州,每个州都有州兵。几个州组成一个藩镇,有镇兵、牙兵。

  一些重要地点,还有县镇兵。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士兵们不愿意屯田了。

  除了少数边远军州,物资转运困难的地方还有屯田现象外,剩下的都是职业士兵。

  中晚唐一个兵年花费20-24贯石,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最多时3600万贯石——和明清时不一样,中晚唐两税法(以财产多寡计税,不按户计税,有钱的多收,没钱的少收,有点类似清朝的摊丁入亩)时,商税(榷盐、榷茶、榷铁、榷漆等等)最多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当时唐廷给每个藩镇定了军额,如宣武镇十万人、淮南镇三万五千人、幽州镇五万人等等……

  数据有据可查。

  养不活兵的藩镇,中央补贴,这些藩镇一般相对听话,愿意为中央打仗,讨伐不听话的藩镇。

  至于有人提到西班牙养多少兵费劲这种事。

  我第一本书正好写大航海时代的,比较了解那时候的内容。

  首先,那是募兵,即职业士兵。

  其次,火器时代,花费激增。

  第三,国王其实没什么钱。

  英格兰国王为了打英荷战争,把老婆的嫁妆都卖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这些债向谁借的?

  贵族、教会、银行家。

  这是东西方国情的不同。

  军事和外交归国王,国王打仗,贵族、教会不一定出钱的。

  国王只能在直属领地征税,或者借债。

  伦敦或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们还给国王高利贷,比如信誉不好的西班牙王室,借贷成本是年利率20%,因此几次破产。从美洲运回来的金银,经常来不及铸币就直接以银条、银块形式拿去还债。

  另外,西班牙60%的收入,是被王室奢侈花费掉了,并没有用到军事上。

  好像扯远了。

  再说回匈奴。

  胡人政权,你用汉地的标准来衡量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胡人政权的征兵形式大同小异。

  有据可查的契丹,一户出一丁是常态,三户出两丁也不鲜见,出征的人还要自己准备武器和一部分粮食、肉干、奶酪。

  他们种地后就不管了,秋天才收,中间不需要忙活,反正“靠天收”。

  男人出征后,女人小孩亦可勉强放牧,维持生产。

  大发之下,所有成年男丁齐上阵,固然会影响农牧业生产,但负面影响远不如汉人那么大——当然,非到生死存亡时刻,也没哪个首领闲着没事玩“大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