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刘备的日常> 1.240 苦心孤诣(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240 苦心孤诣(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起点文学雅文小说81中文网南派三叔
  或有人问,若只为匹配甘泉之名,寻一甘泉即可。何必苦心孤诣,非要寻温泉立宫。

  只因北国四季分明。隆冬时节,滴水成冰。尤其近年来,冬季酷寒。“井中冰厚尺余”。温泉采暖,比石炭锅炉取暖,省时省力。且不烟不焰,最为清洁。

  其水温,炎热倍甚。就近取用,供给整座宫殿,亦绰绰有余。其便利,可想而知。

  时下北国亦丰水。地下水位高涨,远非后世枯水可比。掘井十丈,已堪称深井。深井热泉,翻涌而出。四时长流,经久不息。只需以条石圈建井栏,再铺设保温陶管。行雨污分流,上建甘泉宫。辅以鎏金暖柜,清钢琉璃壁等,诸多采暖设备,便是隆冬时节,亦温润如春。

  蓟国耄耋老者,长寿秘诀。除去不食生鲜,冬暖夏凉,四时进补,亦是主因。

  忆少年时,有流民穷极来投。饱食后忽痛哭流涕,言有兄弟,举家冻毙。时少君侯感同身受。寒来暑往,督造蓟国四百城港。皆水暖水淋水洗齐备。又与漠北各部互通有无,缝制御寒衣物。羊毛、羽绒、皮革、毛毡,应有尽有。冬行在外,雪橇暖炉,还有烈酒驱寒。

  除去东凌、西沃,二处矿山。周遭各地,皆有石炭采运出山。广输蓟国城港。各城大量储备,堆积如山。待珍珠釉浆,大行其道。管道热损,当大大降低。

  蓟王有言在先。若能造出绝热陶管,将作寺自左国令以降,皆升民爵一等。

  此言一出,又惊全国。

  将作寺能工巧匠,于国于家,皆有大利。

  亦无需羡慕墨门匠人。士农工商,各有所长。君不见比六百石俸,年可得千万角钱。学而优则仕,便是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甘夫人,号神智夫人。传闻与其父甘始,并千秋三师,护送何苗、赵忠等『西园遗孤』,亡命南阳。一路保全麟子,助其北上蓟国。乃麟子义母也。

  蓟王感念其恩义。造甘泉神宫安置。亦是投桃报李。

  至于麟子生母,灵思何太后。早已葬身火海,尸骨无存。

  蓟王乃先帝托孤之臣。料想,必会善待麟子阿斗。

  西宫增城三重殿。

  何苗、赵忠,舟行国境,终觅得风水宝地。这便滔滔不绝,将一路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娓娓道来。

  帘后甘夫人,欣然言道:“二兄并老大人皆辛苦。舟行千里蓟国渠,此去必有所得。”

  “夫人所言极是。”赵忠答曰:“蓟国千里稻作,四百城港。聚拢云气繁华,不可估量也。”

  何苗亦叹道:“闻蓟国今季献费,近乎十亿。如此巨富,令人咋舌。”

  “得十亿献费,洛阳董侯,当可残喘续命一年半载,亦未可知。”甘夫人不置可否。

  “至多,莫过如此。”何苗自有见解:“董卓倒行逆施,天人共愤。料想,京中必有忠良,暗中行刺。董卓既去,董侯必废。那时,且看蓟王如何施为。”

  “蓟王当如何施为?”甘夫人随口一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