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刘备的日常> 1.132 吞光神铠(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132 吞光神铠(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雅文小说81中文网
  刘备也不是没想过满地图的去找文臣、武将。

  然而,设身处地的活在当下时,方知根本难以实行。

  原因不复杂。

  书中录入名人籍贯过于笼统是其一。

  一般只记录到县一级。而县以下,还有乡、亭。正如刘备少时,寄给崔钧的寝垫。‘建宁元年二月初五,涿郡涿县陆城亭刘备,邮安平国安平县东城亭崔钧。北书,驰行。’就精确到了亭一级。若是县一级,同名同姓何其多!焉知此人非彼人?

  原籍不等同于现生活地是其二。

  如前所知,求学大致有三个阶段,蒙学、行学(游学)、官学。少时在家蒙学。待长成,便要外出行学。故而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这个时间找过去,多半外出游学。

  正因外出游学很普遍,所以孔夫子才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句。意思是说,父母健在,不要去过于远的地方游学。且一定要告诉家人去往何处。否则,家中一旦有事,遍寻不到,乃子之过也。

  即便赋闲在家。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时人极喜外出访友。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一面。前两次皆外出访友了。

  愿不愿意出仕是其三。

  世家不必说。诸葛三兄弟,出仕魏蜀吴。崔太尉长子在此时为议郎。或亦有此因。更有许多名士大儒,屡辟不就。便是豪杰,亦惺惺相惜。非志同道合不相为伍。刘备少时招募牵招失败,便是此因。

  找不准,找不到,嘴炮不照(不行)。

  故而算下来,成功率极低。

  满地图找武将,那是玩《三国志》吧。且还是九代之前吧,十代后都不行了哇!与时俱进啊!

  还有,时人深信天人感应。家中逢大事,便要算上一签,或去翻看历书。取吉日,行某事。今日忌访友,今日便不去。明日宜出游,便明日去。

  若只有一人如此,众人皆无此举,乃叫:迷信。

  若时人皆如此,便是一种生活规程。属于礼法范畴。于是刘备三顾前,卜得吉兆,方才出行。诸葛亮果然在家。

  所以说,切勿用后世经验,去反想古人处世。

  这和用后世眼光去判断古人善恶,得出‘五胡入华’这个结论一样,皆是大谬。

  成妇礼的最后一道,庙见成妇。亦不可缺。

  婚后三个月,刘备择吉日,与娇妻公孙氏到楼桑祖祠祭告先祖。临乡和楼桑,相距不远。乘舟船旦夕可至。出东阙走官道,绕方城县,再南下十里,便可抵达。亦十分便捷。

  公孙氏出祖祠,言向先祖祷告,愿为刘家开枝散叶,蔓蔓日茂,绵绵瓜瓞。

  刘备笑问:先祖中山靖王有百子。富有一国且不够分。为夫不过是县侯,治下十城,如何能够?

  公孙氏却反问:夫君少时不过是楼桑一村童,今却能裂土分封,治下十城。又岂知后辈不如先人?

  刘备一愣,这便笑道:夫人言之有理。

  夜晚便住在楼桑老宅。君侯虽搬去伴宫,却时常往来楼桑。这让楼桑民众甚是欣慰亦心安。

  旧时屋舍,多有情感。安然高卧,入梦亦香甜。

  翌日,刘备一大早便赶往将作馆。乃因苏伯昨日来报,说搪瓷甲片,大为精进。

  刘备这便赶去一观。

  等抵达将作馆时,夏馥等人皆在。随同前往后院烧造间。

  只见左右摆满了烧废的搪瓷大甲。

  搪瓷最常见的残次,称鳞爆。烧成后,瓷釉以大小不同的鳞片状脱落下来,故称鳞爆。只是眼前这些鳞爆搪瓷甲片上的色泽,却与以往不同。有一种近乎宝石的耀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