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寒门宰相> 五百二十八章 商议(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五百二十八章 商议(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81中文网
  

  章越见此没有上去给吕惠卿助拳,不然也是送人头。看来唯有等王安石回来,才能顶得住。

  这场辩论当然是司马光完胜,改革役法的事不了了之,主张此事的三司使韩绛在那气得脸都青了。

  这日吕惠卿讲书完毕,官家很高兴,当堂赐了吕惠卿十两黄金。

  讲书后,官家则将方才殿上讨论过的事情,再拿到此处商议。

  殿中相当于一个小圈子的决策团队。

  殿上不能决定的事,在经筵后再商量,充分地讨论后再作出决定,这也是宋朝君臣合议的一贯方式。

  众人讨论的,是陕西转运使薛向上奏的事。

  陕西绥州陷于西夏数十年,当地蕃部嵬名山,嵬夷山兄弟二人不满西夏的剥削,于是与大宋的清涧守将种谔约降。

  当时宋朝与西夏都为了争夺横山这样要地,对于蕃部都是竭力拉拢。

  支持宋朝的称为熟蕃,支持西夏的被称为生蕃。

  种谔是西军名将种世衡的第五子,可谓有勇有谋。种谔在约降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后,得其部数万,并趁势袭取得了绥州。

  于是问题就来了,此事要怎么办?

  面对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数万蕃部人马,以及故地绥州的处置,朝中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枢密使文彦博,他认为如今朝廷与西夏的和平来之不易,大宋要且行且珍惜。这个绥州已经丢了几十年了,找回来也于事无补,反触怒了西夏,给了对方进攻的口实,不如将此地还回去。

  官家听了文彦博的建议后,又派人去韩琦府邸询问。

  韩琦虽告假在家,不去中书议事,但对于西事还是尽心。他认为这个事情咱们问也不好,不问也不好。不如先接受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投降,但若是西夏兴师问罪攻打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咱们不去理会他就好了,任他自生自灭。

  而以武将身份出任枢密副使,镇守陕西的郭逵,他的意见却与韩琦截然相反。

  郭逵认为必须重新修建绥州城,并派兵防守,若是坐视不理,那么以后就没有边民投靠咱们大宋了。

  不过郭逵身为武将人微言轻,反而是朝中的言官们纷纷表示要谴责种谔,要将此人拿到汴京来问罪。谁叫你没事找事约降什么蕃部,挑衅什么西夏人,这样未经请示擅作主张的行为,绝对不可以容忍。

  言官们主张严惩种谔,同时抓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送回西夏,任由西夏人发落。

  言见于此陕西转运使薛向看不下去了,他上疏说必须支持种谔此举,同时不断诱降衡山蕃部,同时献上平夏五策。

  官家听了意动,他早听过薛向的名声,当下下诏请薛向回朝商议平西之事。

  但司马光却表示反对言,薛向此人并非是真正的栋梁之臣,皇帝不可以用。

  方才殿上官员们就是因此吵得面红耳赤,也没个决断。

  如今官家决定在经筵后继续商议。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