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巫谜> 第七十二章 自作聪明(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七十二章 自作聪明(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南派三叔
  

  “韩老师,现在现场还在做初步清理?”笑了一阵,周元把话题转回到现实,客气地问了一句。

  “嗯,我前面说过,这个古墓的制式极大,可以说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墓。为了后续的工作,眼下着重的是做好前期准备,所以这些日子一直在做现场初步清理。你们不是外人,我也用不着瞒你们,眼下采访真没这个必要,等半年后吧……对!至少半年后!我估计到那时候正式的发掘就会开始了,到时候你们再过来也不迟。”

  “这是一定的,谢谢韩老师。”周元笑着点头,接着又道:“不过既然来了,等会能不能让我们去现场看看,再拍几张照片?这样的话半年后再进行跟踪报道更妥善些。”

  韩玉成哑然失笑,这话周元之前就提过一句,没想到这小子到现在心还不死。不过既然周元和张清研都是李梦舟的学生,自然不是什么外人,对于后辈韩玉成一向比较友好,而且眼下现场让他们看看也没什么,当即韩玉成就点头表示同意。

  既然韩玉成答应了,周元趁热打铁提出现在是否就可以去看看,韩玉成倒也不推脱,笑着点头起身,带着他们两人出了办公室,朝着现场方向走去。

  就当他们即将走到靠近现场的几十米距离,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远远瞧见韩玉成立即加快了脚步。

  “韩老师,有……有发现!”

  “发现?什么发现?”韩玉成猛然一愣,对着那年轻人追问,而那年轻人比划了几下却说不清,急着连忙道:“一时间讲不明白,韩老师您还是快过去看看吧。”

  说着,年轻人拽着韩玉成就往现场那边走,韩玉成被年轻人急迫的举动也引起了好奇,快步朝现场而去,周元和张清研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急忙跟在他们身后。

  几分钟后,他们从一侧进了简易棚中到了现场。

  等到了里面,周元一望之下终于明白韩玉成之前为什么会说这个汉墓太不一般了。在之前,周元从外围的范围只是初步判断这个古墓的规模巨大,但真正到了里面感觉更甚。

  古墓现场清理的面积长度在五十米,宽度大约在三十五米的样子,整个地面呈现漏斗状,其中靠近东部的位置陷入地面大约四五米的距离,长宽在五六米之间,估计就是叠坟的所在。

  至于其他地方,基本以叠坟的凹陷处向四周延伸,但深度要比叠坟处稍浅半米左右,在墓葬大部分地方是五花土,而在它的四边处,露出来的土壤层又带有明显的青白色,这种颜色的土壤层在考古中被称为“青膏泥”又或者“白膏泥”,具有典型的汉墓葬特点。

  考古学中,判断一个墓葬属于那个朝代,往往在没有正式挖掘前,除了墓制结构外,最主要的就是看墓葬的土壤结构也就土质。

  春秋、战国早期墓,常用红色网纹土(本坑土)回填,逐层进行夯筑;春秋墓与战国墓的区别,可从埋葬的深浅上区分:前者浅一点,后者深一点。

  战国晚期墓,开始用红色网纹土与黄土混合拌制回填,并分层夯紧。这种混合土,因黄土黏性强、结构紧密、有一定的密封效果,保存情况好于春秋墓。

  战国墓、汉墓特别重视密封,一般会在葬具上下左右,填充一定厚度的白膏泥。有的还置放木炭以防潮防渗,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就是这种情况。

  东汉墓,填土情况与西汉墓相似,但不用黄沙泥做填土。方型的东汉墓还有明显的“嵌边”,在墓壁的四周填塞“青膏泥”、“白膏泥”,一般厚度不超过50厘米。夯土不如西汉墓紧密、有点松,俗称为“泡筑版(板)”。

  所以韩玉成的判断应该没错,按照眼下这古墓呈现出来的土质,再加上其结构,是东汉墓的可能性极大。

  这样大规模的汉墓,一定是王侯级别才能拥有,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拥有如此庞大的墓葬规格。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