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要做明世祖> 第165章:乾圣元年第一次内阁会议(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65章:乾圣元年第一次内阁会议(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
  最新网址:乾圣元年的正月。

  朱见济在内阁举行了新年的第一次会议。

  同样有阁臣和六部大臣参与,甚至还多加了一位中军都督府的掌事朱仪——

  在去西南历练出本事后,朱仪便被调任成了都督府的管理人员,并且名列皇帝心腹。

  这让朱仪总算可以昂首挺胸,为他老爹朱勇犯下的罪过洗白了。

  定国公府也逐渐恢复了过去的光荣。

  依照过去的例子,这次会议需要提前对一对账本,将去年的总收支情况和今年预备的花销摆出来,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毕竟做什么都要钱。

  钱不够,那问题就大发了。

  “近来江北之地织造业大兴,税收也足额,只是较之朝廷花费,仍然有些不足。”

  “臣提议,可以将商行的三十税一,调为二十税一,以便充盈国库。”

  “此外,钞关税行之日久,收入宝钞为主,臣亦是请照门摊课税之例,将之折银征收。”

  “还有去年下半年的清田之事,以及西南改土归流……咳咳!”

  “臣近来偶感风寒,还请陛下见谅。”

  张凤将早就写好的报表拿出来,一边咳嗽着一边说话,脸色不是很好。

  朱见济见状免了他的礼,让他继续说下去。

  张凤这个干的不错的户部尚书……也是上年纪了。

  等会就派人去他家送点药吧。

  张凤不知道皇帝对自己的照顾,继续念报表。

  自打朱见济鼓励匠户搞发明创造后,飞梭和黄氏机的确为纺织业带来了大变化。

  从景泰朝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年了,也足够推广到各地。

  谁让人都喜欢逐利呢。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推动,那人类能在一天内让世界变三变,效率高的让人心惊。

  于是在这几年中,北方的纺织行业迅猛发展,加上农会在成立的过程中,不仅会整合分散的田亩,还会拉出来不少被隐匿的人口,这就为纺织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农会,是吃不下所有人的。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安心种田。

  在吃饱饭之后,老百姓总会想着要增加收入。

  好在随着新式农具不断的被研究小院弄出来,和蒙古的贸易往来中,对方也为大明输送了不少耕牛,方便了劳动,让一个人能负责更多的土地。

  于是在纺织厂和土地抢人的过程中,正常的耕作活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看着这些行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张凤这个负责国家财政的就心动了。

  “张卿家的意思,朕同意了,着内阁之后议定出个合理的方案,随后再呈交司礼监。”

  旁边跟着的成敬立马应是。

  在景泰帝去世后,朱见济顾念他过去的身份和功劳,仍然把人留在身边。

  不过成敬也知趣,除了帮新帝处理一些普通政务外,很多都是交给了早就进了朱见济狗笼的阮伯山来做。

  两个新老权宦间并没有爆发太大的矛盾。

  而朱见济,则是在心里想着加征商税的事。

  大明的工商业税还是较低的。

  当初他提出三十抽一,那是为了让商人养成为国纳税的好习惯,现在生产发展了,提一提也是可以的。

  总不能让朝廷空着肚子。

  钞关税也是一样的理由。

  作为大明财政的来源之一,钞关税是很重要的。

  只是宣德年间为了挽救大明宝钞的流通,强令人在很多方面都使用宝钞纳税,到现在却是让国库多出来了不少废纸。

  如今折算成银两收取,也是应当。

  等以后有机会,朱见济还要把大明朝此前定下来的各种杂七杂八的赋税整合一遍,除了米麦这等吃饭的重要品,其他的玩意儿统一换成银两来征收,那才叫舒坦。

  没办法,

  老朱同志定下来的赋税制度太混乱了。

  作为一名考虑了很多,以至于让朱见济怀疑老祖宗是不是也玩穿越的开国大帝,朱太祖方方面面都制订了详细的规矩。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