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玩宋> 第一零六章(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零六章(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玩宋》/春溪笛晓

  第一零六章

  洛阳这地方, 要说权力大, 那还真不大, 它是河南府的治所, 所以西京留守一般由河南府知府兼任。

  由于上一次官家巡幸洛阳还是真宗年间的事情, 后来又设立了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 洛阳的陪都功能逐渐被削弱, 渐渐就成了老病官员养老之地。

  经济、军事方面的事情,西京留守一般是不能自行裁断的,得往上打申请。不过相对于许多地方州县, 西京众多官员的选任相对比较严格,比如这通判之职责一般由西京留守亲自挑选或者拥有知州资历的人选过来。

  王雱这个状元郎,搁在中郡或下郡可能能捞个通判当当, 到西京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当个西京签判了。

  新官上任, 王雱要干的事还挺多,主要是西京这边的上官老的老、病的病, 很多事得年轻人去协调。

  目前的西京通判姓林, 乃是吴育的学生。这也是很多地方的标准组合, 若老师老病体弱, 又外调任职, 学生通常会自请跟随,方便随伺左右, 比如司马光当初就跟着庞籍去郓州。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是这个时代独特的师徒文化之一。林通判长得有些文弱, 气质上与吴育有些相仿,性格却意外爽利。他并不是特别擅长官场交游,因此很享受在西京的生活,对王雱这个调入养老窟的少年状元郎十分热情,时常邀他一起去赏花喝茶,介绍介绍洛阳的情况。

  等介绍完了,林通判就把一些工作分给了王雱,比如迎来送往。

  洛阳这地方,水陆交通都很方便,除去洛水河道偶尔有些淤堵之外没别的缺点,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不管是宋人还是外邦人都时常会从洛阳经过。

  王雱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推出去招待客人会让对方感觉很有面子,因此林通判把这活儿扔给了他。

  王雱刚上任不久就觉得自己可以去考个导游证了,每天带着往来的大佬们逛逛洛阳旅游路线,陪着赏赏花聊聊天什么的。相比起其他地方的签判,他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哪怕职位分工与想象中的清闲有些不一样,王雱也没放弃搞事之心。他早修书给几个老熟人——周文兄弟俩和胡管事,让他们过来洛阳玩耍。他到任后没几天,人也陆陆续续过来了。

  胡管事算是看着王雱长大的,这些年基本是王雱去了哪,他便跟到哪,收到信便直接带着家小过来了,二话不说便着手帮王雱建设实验室和盘下郊野之地开工坊。

  既是要开创“新洛学”,王雱自然得把手伸到文教方面去。眼下西京国子监归梅尧臣管,张载这个刚刚授官的新科进士则负责协助主管官员搞河南府的文教工作。

  简单来说,教育系统里都是老熟人啊!

  王雱给周文兄弟俩在府衙中讨了个差使,着他们一个负责收集消息、一个负责整合数据,自己一得空便往梅尧臣、张载那边跑,争取先把内部关系给打牢了!

  熬到第一个休沐日之后,王雱便与张载一同去拜访邵雍。

  邵雍虽开班授徒,居处却颇为简陋,早年靠打柴奉养父母,生活清贫得很。前些年邵母去后,邵雍收徒授学,靠着束脩总算不必入山打柴,不过他仍与父亲居于山中,家中资产仅有房屋数间,都是茅草搭成,简陋得很。

  王雱两人趁着晨雾初消寻至邵雍那几间草屋外,只见一年近五旬的男子正在菜畦间忙碌,口中还吟咏着不知名的诗。

  王雱粗粗地扫了几眼,发现那菜畦上的菜秧子蔫耷耷的,品种不明,不过显然不太适合深秋种植。再瞧瞧那高低不一的土垄,王雱更是浑身难受,好歹是一方名儒,怎么种起菜来这么不讲究呢?

  想想陶渊明写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王雱才稍稍释然,这文人种地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陶冶身心。

  可来都来了,王雱瞅着很不舒服,进了园子拜见过邵雍之后,便讨来锄头帮邵雍把那土垄给打理整齐,而后和邵雍分享起农事心得:这菜垄是保水和防涝的关键,不能随便,一定得弄好;入秋之后呢,得挑些适合在秋季生长的蔬菜,比如萝卜啊,芥菜啊,胡荽啊!

  接着王雱又给邵雍介绍,这些菜也很好吃的,比如胡萝卜和豆腐泡一起炖煮,炖到入味,可好吃了;要是侥幸得了牛肉,那更是无上美味,萝卜鲜甜,牛肉熟软,浸在汤汁里的豆腐泡也煮的软和易入口,一口咬下去,能同时尝到肉汁的香、萝卜的鲜。芥菜虽然味道不大好,不过若是有那农家腊肉带带味,吃起来也是很不错的!胡荽就更不用说了,吃肉做蘸料好吃,单吃也不错……

  张载在一边听得瞠目结舌。他虽虚长王雱近二十岁,却不甚精通农事,没想到种个菜还有这么多门道。可是,为什么突然说到吃的呢?

  邵雍也是头一回碰上这样的寻访者,从前朝廷派过几批人来征辟他去任职,都被他以生病为借口给推了。可听王雱这么一介绍,他竟觉得自己有点饿了,可以回去轻轻松松吃下两大碗饭,贼大的那种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