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旧书大亨> 第二百一十章.一群傻叉(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一十章.一群傻叉(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只不过民国书籍收藏的“水”实在“太深”了,不是他10块钱包三钟头就能搞懂的,以至于看得他满头大汗差点窒息,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相比李老板这个滑头书贩,已经收藏了很多民国版本的林逸,对于民国书那可是了解的很深。

  首先他知道,“名家名著”是民国书刊收藏的一大热点。其中,尤以鲁迅、林语堂、徐志摩、周作人、张爱玲、张恨水等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最受欢迎。由于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图书印量一直不是很大。经历几十年的风雨而留存至今的名家名著,即使被归入“近世罕见之本”,也并不为过。

  而收藏民国旧书,又要涉及很深奥的“版本学”,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得了的。要知道,在民国一个作家同一部著作会有不同的版本,由于初版本大都由作者亲自监督核对,质量较高,历来被收藏者看重,其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名家名著的初版本就更加弥足珍贵了。例如,徐志摩所著的《爱眉小札》(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初版);阿英所著的《欢乐的舞蹈》(现代书店1928年初版);叶圣陶所著的《倪焕之》(开明书店1929年初版);谢冰心所著的《冰心诗集》(北新书局1932年初版);王独清所著的《圣母像前》(光华书局1926年初版);汪静之所著的《蕙的风》(亚东图书馆1922年初版);林语堂所著的《语言学论丛》(开明书店1933年初版);莫尔著、刘麟生译的《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俞平伯所著的《燕郊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初版);张爱玲所著的《流言》(上海五洲书报社1944年初版)。寻觅这些名著“原汁原味”的初版本,一直是研究者和收藏家感兴趣的一件事。

  另外,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图书是民国书刊收藏的另一大热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民国图书,即使刻印低劣、装帧粗糙,或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残破不全、墨迹不清、霉变生蛀、品相堪忧,也丝毫不影响其成为珍品的可能。例如,1926年版的《中山全书》三册,内容有:《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宪法》、《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以及孙中山先生演讲、谈话、宣言、电文、函牍、祝词、遗言、遗嘱、陵墓、墨迹等材料,内容丰富,是研究孙中山及民国社会珍贵的资料;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初版印了1000册,据说这种本子全国仅存几册;1945年福尔曼出版的《北行漫记》中英文版,有若干早期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十分客观;1921年出版的《北大生活》,收录有“北大的建筑和设备”、“北大的人物”等极具历史文献价值的照片;1925年出版的《哀思录》收录有孙中山遗像、遗嘱、自传、病状经过、治丧报告等照片近百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