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看似稳如老狗,实则内心慌得一批。

  就连别人对他恭敬打招呼,都觉得没那么香了。

  颇有些患得患失。

  “子澄兄何出此言,贫僧听得有些糊涂,到底是何事可否坦言相告。”姚广孝似乎有些疑惑,并没有听懂黄子澄的意思。

  “道衍兄这就是你不对了,便是到了这个时候还瞒着我,可是不把我当朋友看待。”

  黄子澄说完后,又接着说道:“便是那以工代赈的策略呀。”

  目前朱英所提出的新以工代赈,已经在京师附近一些县城开始进行推广试点。

  除了最开始乡绅勋贵们对此有些看不懂,不过短短数日,已然形成一股潮流。

  很多乡绅勋贵,纷纷将自己家的粮食,作为诚信金缴纳给官府,而后开始承接官府的活计。

  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秩序,但是收集上来的粮食数量非常可观。

  蔓延到京师附近的灾荒,正在被逐步的消减。

  本来对此不看好的很多官员,也开始纷纷调转口风,称陛下仁善大才。

  第一批参与的乡绅勋贵们,在早朝的时候,甚至于得到了陛下的口头奖赏。

  眼看大势所趋,官员已经开始上奏,请求在整个大明开始进行推广。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的统治下。

  尤其是早前多年的一番贪官杀戮,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清明。

  也有官员提出其中暗藏隐患。

  不过比起现在的灾荒来说,只能说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了。

  朱元璋远比他人要明白灾荒的可怕。

  元末大乱,说到底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快饿死了。

  虽有朝臣提出田齐代姜的典故,但很快就被其他大臣所引经据典所反对。

  毕竟拿春秋很大明比,就跟拿大明跟后世相提并论一般,意义完全不同。

  些许隐患朱元璋也心知肚明,但目前来说,已经没有更好的法子可以替代。

  姚广孝并非朝廷大臣,也不上早朝。

  对于朝廷上的一些消息,基本上都是听朱棣述说。

  听到黄子澄这话,也反应过来。

  然后只是打了个哈哈,笑着说道:“子澄兄多想了,这等奇思秒计,怎么可能是我能想到了,误会了,误会了!”

  黄子澄闻言不再多说,然而在心中已然确定。

  这次献计,必然就是燕王府所为,哪怕不是面前的姚广孝,也跟燕王府脱不开干系。

  此事事关重大,回去之后,必须要禀告太孙殿下。

  燕王这是对皇位犹不死心呐!

  大明皇宫,华盖殿。

  刚刚下朝的朱元璋,正准备召集大臣,对于刚才早朝上的一些事情再度讨论一番。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汇报道:“陛下,神宫监那边传来消息,虞王墓那边已经测算完成。”

  “只是刘先生提出,希望在祭祀的时候,陛下可以前去,以镇压其中怨气。”

  朱元璋闻言,冷哼一声道:“不过一座空墓,咱让他们挖出来,是为了证明咱大孙的身份。”

  “咱大孙都已经好生生的活着了,还有什么墓地怨气可言。”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发奇想道:“刘和,你说咱让大孙前去如何。”

  自己镇压自己的怨气,只是想想朱元璋就觉得有趣不已。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