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演绎> 第一百章 迟则生变(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章 迟则生变(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楚怀王被骗入咸阳,客死于秦后,儿子顷襄王的国政更加疲软。

  对外置父仇于不顾,与秦联婚,向秦献媚邀媚。

  对内则继续信用靳尚、子兰等奸侫小人,排斥屈原等忠直老臣,贪于享乐、苟且偷安。

  但楚国的柔顺反倒激起秦国的贪欲,楚王越是卑躬屈膝、讨好巴结,秦就越知其软弱可欺。

  从而谋划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顷襄王二十年,秦派大将白起率二十万大军伐楚,转战三年,连下楚国的鄢陵等数十城。

  楚的首都郢城、祖坟的所在地夷陵都被攻陷、焚烧,屈原做《哀郢》以哭之。

  政治上的绝望,使他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

  楚人哀之,至今留有“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以为纪念。

  正所谓“家贫思孝子、国乱念良臣”。

  顷襄王避难到陈后,他才把因忠言直谏而赶走的庄辛又请回来。

  在庄辛的帮助下:

  退侫用能、奖功罚败,减役税、安民心,推行睦邻外交、争取国际援助,从而阻止住秦军的攻势。

  白起受挫后,因转战三年将士想家,国内政治形势也发生变化,这才向秦王请求班师。

  秦王同意停战,和谈的结果是楚王割地赔款,送太子熊完入秦做人质,礼送白起大军满载而归。

  熊完到咸阳后,顷襄王任命正在与秦国谈判的黄歇为太傅,留在咸阳陪伴太子。

  黄歇是著名学者荀卿的弟子,与韩非、李斯都是同学。

  那两位也很有名气,发展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韩非很受秦始皇的推崇,可惜被师兄李斯进谗而杀害,却为秦始皇的治国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斯则做了秦的丞相。

  黄歇在楚国也算是个饱学之士,辩才很好,也颇有胆识。

  但在顷襄王前期,“有用”的人才“没用”时,他却得不到重视。

  直到庄辛上台后推荐,才被任命为参与对秦谈判的副使,正使则是顷襄王的宠臣寿陵君。

  这位“正使”是被秦军打得吓破了胆的,谈判中唯唯诺诺,秦王提什么要求他都答应。

  按秦王的要求,楚国最终将成为秦的附庸。

  黄歇一看大事不好,便超越权限,代替寿陵君与秦王据理力争。

  秦王开始并没把一个随从放在眼里,见黄歇屡屡插嘴,冷冷一笑:

  “寿陵君都同意了,说明他是个识时务的君子。

  秦强而楚弱,在当今弱肉强食的时代,楚只有臣服于秦才能保全。

  你却要螳臂当车,不也太愚蠢吗?”

  面对如此傲慢的讽刺挖苦,黄歇并不恼怒﹐只朝秦王一拱手:

  “正使的意见可以代表楚国政权,而在下正因为是个微不足道的副使,则可以代表楚国人说几句话,

  可以吗?”

  秦王的笑中仍饱含轻蔑:

  “好啊,请讲嘛。”

  黄歇凝望着前方慢慢说道:

  “天降不幸于楚,屡为秦败,毁郢都、烧夷陵。

  从秦的角度来看,似乎灭楚并非难事。

  但大王不应忘记,楚之先为‘文王’师,初封子爵,君自称王已十余代。

  齐桓公五霸之首,率天下之师也只责问楚不向周天子贡‘白茅’之罪;

  晋文公以退为进逼死子玉,城濮战后,也仅形成分地而治的局势,却不能让楚臣服。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