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演绎> 第一百五十五章 前来求亲(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五十五章 前来求亲(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但是替魏国考虑,若能与秦国联姻,从此秦、魏一家。

  且不说公子保万世之富贵,魏也可免受战乱之苦,坐享征伐之利。

  此事对于公子、对于魏国,是福是祸?还望三思。”

  信陵君拍案而起,本想斥骂范雎,但顾虑到两国关系,出于礼貌,只是沉下脸来:

  “秦王及丞相的错爱无忌受之有愧,还望见谅。”

  他本在致力于抗秦事业,当然不能接受秦王的这一片“好心”,所以说“受之有愧”。

  范雎自然懂得这是拒绝的措辞,怎奈老先生脸皮甚厚,还不肯就此画上句号,笑了笑:

  “公子应该知道‘受之有愧’只是前半句,后半句则是‘却之不恭’。

  这就可以理解成您为了‘恭敬’秦、魏友谊,就不再推却秦王的美意吧?

  大王,你说臣理解的对吗?”

  这简直是强词夺理,将自己的意思硬加于人!

  但汉语言有一个特点,就是颠倒相同两词的顺序,可以表达相反的意思。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虽然“却之”不礼貌。

  但“受之”实在感到愧疚,为了减轻心理压力,只得拒绝。

  倒换顺序位置变成“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时,其中心又转为后半:

  虽然“受之”心中愧疚不安,但如果“拒绝”又是不礼貌,就必须接受。

  范雎的目的在于促使对方“接受”所以便补上后半句。

  魏安釐王本就热衷于“整治联姻”,对弟弟娶西门氏女甚为不满;能跟秦国攀“亲家”更是做梦都想不到。

  从范雎一宣布这个消息,他的心中就“上穷碧落下黄泉”地翻腾。

  既愿“秦魏一家”,又怕无忌有了“硬后台”更为不训,在“利害”上反复推敲不已。

  范雎一问,又把他从惶惶中唤醒:

  “却之不恭”——拒绝这门亲事,不就是对秦王的“不恭”!

  他立即意识到,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便急忙探过身去轻声嘱咐弟弟:

  “事关国家,切勿鲁莽。”

  虽然只是轻声一句,对信陵君却无异于施加了千钧压力。

  信陵君知道安釐王一贯唯秦命是从,涉及到对秦关系从不许“鲁莽”。

  现在没有当场拍板,已是给自己留下回旋余地,自己也不能再硬顶下去造成僵局。

  于是决定先退一步,便起身向安釐王行礼:

  “此事非臣一人所决定,还容臣回家商量。”

  以信陵君的性格,如果迫之过急,他不惜以死抗争,当场僵住。

  大家都下不来台就更不好办,所以范雎也需要这个回旋余地。

  安釐王的心中则是忐忑不安,他深知信陵君的政治立场,撇开西门夫人这一层,也不会同意做秦国的女婿。

  当然,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动用国王的权利。

  但如果无忌坚决抗旨,自己最大的权限也只不过是把他“满门抄斩”。

  可是真把秦公主选中的对象杀了,后果又将如何?

  在安釐王那左右为难的心中,突又激起一股怨愤:

  如果、如果无忌是自己的亲弟兄,是个听话的弟弟,又怎会有眼前这些难题和烦恼?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