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演绎> 第四十七章 彰显新贵(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十七章 彰显新贵(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让真正的“贤人”因之而望秦止步,岂不损坏“招贤计划”?

  毕竟是位“明君”,捏着鼻子咬咬牙,还是把卫鞅恭迎进秦宫。

  卫鞅对孝公这次的态度,似是暗暗点头。

  分宾主落座后,秦孝公依然那么客气:

  “先生今日何以教寡人?”

  卫鞅摆手:

  “不敢言教,然知君似不欲王道,今进‘伯术’可乎?”

  我的天!别又是浩浩乎平沙无垠的一大套,不由得心惊胆战地问:

  “什么是伯术?”

  “伯者,虽为王臣,却可以代天子掌征伐,号令四方使诸侯恭顺,无王之名而有王之实。

  如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

  “也需修百年之德否?”

  秦孝公已经被他吓出毛病来了。

  卫鞅一笑:

  “当然要修,却无需百年。

  只修德饰于外,挂在嘴上,在茶余饭后或公众场合练练就行。

  真正需要的,是做后盾的实力。

  否则像宋襄公那样,扛着‘仁义道德’的大旗上阵,一打就败,谁还奉你为‘方伯’、‘霸主’?

  要想称霸天下,必须国富兵强!”

  秦孝公不禁脱口而出:

  “此正寡人之所求!问题是怎样才能国富兵强?”

  “要想国富兵强,必须变法!”

  卫鞅的态度突然变得非常严肃:

  “君厌‘王道’,但当前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却还都是千百年前按‘王道’的要求制订的。

  ‘王道’不仅是让人听了厌烦,而且因为它腐朽到只对少数人有好处,却阻碍国家发展前进的地步。

  早就应该扬进历史的垃圾堆中了!

  只有推行新的治国之策,才能使秦国富兵强,屹立于诸国之林!”

  总算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卫鞅滔滔不绝,非常兴奋。

  秦孝公比他更兴奋。

  这些新鲜的观点,一扫耳中积垢,有如酷暑中痛饮凉冰水,精神大振,急不可耐的问:

  “愿闻其详!”

  声音之高,让殿后的景监以为他又发怒了,吓得伸头偷窥。

  却见孝公双手托腮伏在案上,像小孩子听故事那样聚精会神。

  而卫鞅则扳着手指,历数当世之弊端,应从哪些方面去改革……

  通过新旧优劣的对比,使孝公认识到“改革”的成效,以增强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推行变法的信心:

  “……夫国不富,无力用兵;

  兵不强,无以摧敌。

  要富国,必须鼓励耕、织以提高物质的生产力;

  要兵强,必使将士勇于作战,提高战斗力。

  诱之以重赏,则人民有了奋斗的目标;

  威之以重罚,人民便不敢放任自流。

  只要国家能够做到政、令必行,赏、罚必行,就能使全国上下都能随着您的意愿转动。

  愿富、愿强、愿控制天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伯术”拨动了秦孝公的心弦,卫鞅也感到遇见知音。

  据说二人一问一答进行了三昼夜,把吃饭、睡觉全都忘掉,仍那么精神抖擞,毫无倦容。

  秦孝公当即拜卫鞅为“大良造”,准备推行“新法”。

  虽然封于“商地”还是后来的事。

  但为了区别于那个默默无闻的“卫鞅”以彰显一位新贵的面世,从现在起就称他为“商鞅”。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