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秦国相> 第一百八十二章 国无刑民!国无刑吏!(六千字第二更)(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八十二章 国无刑民!国无刑吏!(六千字第二更)(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嬴政看向下方,问道:“诸卿以为何。”

  举殿默然。

  召平等人看向黑脸的杜赫,却也是不敢出声反对。

  扶苏说的太狠了。

  不仅搬出了《商君书》,还有当初始皇极力推广的《为吏之道》,以及乱世末期最后一个大家荀子的言论,继而佐证自己对这次的事进行严惩的观点。

  他们虽有心反对,但却不知该怎么辩白。

  若是继续开口,很容易被扣上一个‘善民’的头衔,若是被陛下认为自己是在合力掩盖过失,是一个喜好搬弄是非的恶吏,那对自己今后在朝堂将会大为不利。

  只是任由扶苏想法落实,对他们的打击太大了。

  廷尉府自李斯之后,大多沦为了功臣的自留地,因为廷尉府主管的是法律令,一般都不容易出问题,在里面待上几年很容易升迁,因而很多官员都喜欢将自己的‘郎官’子弟安排进廷尉府,这一番罪之,今后仕途可就难料了。

  而且还有很多新晋官员虎视眈眈。

  更重要的是。

  不能任由这股歪风邪气滋长,若是任由扶苏随意施为,他们这些功臣恐在朝中的威望会越来越低,到时甚至可能被其他官员生出觊觎之心,到那时对他们而言将会是噩耗。

  只是眼下又不能开口。

  这倒是将杜赫、召平等人急的够呛。

  嬴政淡漠的看向下方,最终将目光看向扶苏,问道:“扶苏,你对此事了解最多,你来说说,对廷尉府及相关官署官吏当如何惩治。”

  扶苏作揖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当重罚。”

  “蒙毅廷尉去职。”

  “其余廷尉府官员,除刚任职不久的,一律降爵降官,而少府治下的铁官、盐官,直接免职,他们的确接任时间不长,但关中发生了这么影响恶劣的事,他们必须给天下一个代价。”

  “因而免职是必须的。”

  “不然不足以平民愤,更不足以树法威。”

  “《效律》中就有明文规定:尉计及尉官吏即有劾,其令、丞坐之,如它官然。”

  “儿臣知晓,这对廷尉府的官吏多有不公,然廷尉府身具重职要职,不思时势之变,不思人民之安居乐业,唯念旧时律令法条,不选择与时俱进,如此官署又岂能担负起天下重任?又岂能为天下信服?”

  “法无立,则民不信。”

  “民不信则国危!”

  “儿臣为大秦长公子,又岂敢不察怠慢?”

  “韩非子在荀子处求学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摇树叶的人,如果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的去摇,累死他也干不完,但要说直接敲打树干,整棵树的叶子都会晃动,张网捕鱼的人,如果一个网眼一个网眼地拨弄,同样不知要忙到什么时候,但如果牵引渔网上的总绳,鱼就一下被网住了。”

  “其中道理是一样的。”

  “万千树叶和网眼就如天下万民,树干跟总绳就相当于官吏,管好了官,民自然就管好了。”

  “所以韩非子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

  “而这本就是秦国历来的吏治主张,眼下怀县之事,损民上百,牵涉关中民众百万,这都是因官吏疏忽懈怠,若是不加以严惩,只是出现事情解决事情,岂不就跟摇树叶、拨弄网眼一般?”

  “只做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唯有彻底整饬,才能以绝后患,儿臣正是考虑到这些,才上书严惩相关官署。”

  扶苏顿了一下,看向下方百官,冷面道:“若有官员说扶苏是因噎废食,扶苏倒认为因噎废食未必不是坏事,至少能真正的遏制住这股不正之风,让朝廷重获清明,以期回到荀子口中的‘古之民也,古之吏也,古之士大夫也,古之朝也’!”

  “请父皇明鉴。”

  百官静默。

  位于百官正前的李斯,偏过头,他没有看向扶苏,而是看向了不远处的张苍。

  张苍眼下低垂着头,面色很是心虚,根本不敢与之对视,若是能够,甚至都想直接把头埋进土里。

  没错。

  这又是他讲给扶苏的。

  其他人或许不知来由,但李斯是知晓的,因为当年韩非子结结巴巴讲出这个故事时,李斯同样在一旁,当时荀子还因此夸了韩非子几句,说还是头一次有人这么生动的阐述这一说法,并欣慰的称赞韩非子今后前途不可限量。

  甚至还认为韩非子若入秦定会高就。

  只是在韩非子之前,李斯提前去了秦国,韩非子也并没有如荀子所言,在秦国高就,反而入狱而亡,若是荀子知晓,恐也会生出不少感慨,只是眼下,张苍却只觉如芒在背。

  他甚至想抽自己两巴掌。

  当初扶苏向自己请教《商君书》《韩非子》,他稍显卖弄的多说了一些,结果扶苏并没有将这些闲语抛于脑后,反而真的记在了心中,眼下更是当着朝堂百官的面,直接说了出来。

  这让张苍深感汗颜。

  李斯看了张苍几眼就收回了目光。

  他对此并无多少看法。

  过去扶苏善言乱法,远离大秦新政之道,因而为不少朝臣担忧,眼下扶苏重申法治立国,并提议严明法纪,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长公子有些过刚了。

  律法严明恐不是很多官员想见到的。

  李斯微不可查的看了杜赫、召平等人几眼。

  而且这次的问题非在惩治廷尉府。

  而在争权!

  勋贵功臣跟新晋官员的争斗。

  数月前,始皇借着徐福之事,对朝廷进行了一番整饬,提拔了不少官员,不过当时多为宗室出去的官员,以及秦地出去的法吏,因而并不为立国功臣在意,然扶苏这次开口,却是直接要动整个廷尉府,也瞬间让杜赫等人惊醒

  廷尉府的职能,在大秦立国后,其实有所削弱。

  但权柄依旧很重。

  这种迹象从商鞅变法后就一直存在。

  而他执掌廷尉府时,廷尉府的职爵班次座居丞相、上将军之下的所有大臣之首。

  而且廷尉府过去是秦法的实际运转轴心,是秦法的威权凝聚之所,唯其如此,在朝,在野,乃至整个天下,廷尉府都是秦国之所以为秦国的标准,犹如战场标有姓氏的统帅大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