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第311章 八王之死(上)(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11章 八王之死(上)(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见信死,且喜且忧之。”】

  这是刘邦得知了韩信死后的态度。

  你说吕雉和萧何是无缘无故对韩信动手的么?不是。

  萧何口中的那个“陈豨”,实打实是韩信的人,而且是他指使这家伙谋反,并且告诉他自己会和他里应外合。

  这也说明一件事,当时的韩信,确实打算反了。

  扣他一个谋反罪,是不冤枉的。

  可是话再说回来,韩信若早暗藏反心,早在齐地的时候反了,刘邦还能打得过他不成?

  不是瞧不起刘邦,想当年项羽都能打他跟打狗一样,韩信这个能按着项羽打的猛人,真打起来就是完虐他。

  而再追根溯源,韩信被逼到走上谋反这条路,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有野心,但不多。

  什么意思呢?

  韩信这人,想当一地之王,但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这就是他走上必死之路的根由。

  当初在齐地时为什么不反?(这时候是楚王韩信)

  因为他觉得当一地之王挺好的,你刘邦不找我事儿,我也不找你事儿,大家安安稳稳的。

  为什么在关中要造反?(这时候韩信是淮阴侯)

  因为他觉得当淮阴侯太掉价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羞与绛、灌等列。”

  这俩分别是谁呢?“绛”是指周勃,“灌”是指灌婴。

  这俩人名气虽然没一批次猛将们高,但也各个都是骁勇无比的大将,后来自然也封侯了。

  但是韩信很耿直的瞧不济人家,而且表达的十分直白。

  如果这还不明显的话,那就再举个例子。

  樊哙相对而言名气还稍高些。

  但是在韩信面前,就是个弟弟。

  韩信有一回去樊哙家串门,临走时,樊哙跪着行大礼给尊神送走了。

  【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

  就这,韩信还自嘲说,“没想到我都混到与樊哙为伍的地步了!!”

  其实从某方面来说,韩信和项羽还是比较像的。

  在兵之一道上有种不顾别人死活的天赋。

  但是在政治上,都带着一种傻白甜的憨劲儿。

  虽然韩信比项羽要好那么点,但只能说——不多。

  当年还在打项羽的时候,韩信曾经威胁过一次刘邦。

  那时候,韩信刚占据了齐地,狠狠地镇住了眼高于顶的项羽,让楚汉的形势瞬间转变。

  确实,韩信在此时的功劳没人能抹消掉,甚至后世怎么吹嘘都不为过。

  但是当时韩信偏偏干了一件最不该干的事情。

  他威胁刘邦说,“我占了齐地,你得封我一个齐王,否则我不帮你打项羽了。”

  刘邦当时什么都没说,给他封了。

  于是后来,吕雉揣摩着刘邦的意思提前处置了韩信(虽然谋反罪当诛,但这种级别的功臣,完全可以等皇帝回来后再做定论),刘邦也什么都没说。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