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38章:奇技淫巧不算本事(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8章:奇技淫巧不算本事(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古代用木炭取暖,为什么一氧化碳中毒者却很少?】

  【木炭取暖算是一种很原始的取暖方式了,在我们现在的常识中,用木炭取暖处理不当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使血红蛋白丧失吸氧的能力和作用,从而造成组织窒息,严重可导致死亡,产生一氧化碳的化学表达式是这样婶的:2C O2=2CO↑】

  【那么古代的时候,古人用木炭取暖中毒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呢】

  【确实古代是有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记载,特别是皇宫里中毒的人特别多】

  ...

  明金陵城,武英殿前。

  “这说的莫非是碳毒?”胡惟庸先惊呼出声,这碳毒当真是无声无息、防不胜防。

  “看其所述状况,确实是碳毒无疑。”汪广洋也加入讨论当中。

  碳毒,也叫煤炭毒,最早见于《洗冤集录》。

  民间说法更多了,有说火毒的,碳气的,有说是闷死的,也还有其他的说法,但都不可靠,没一个有天幕说得那么肯定。

  在场的诸位大臣也议论纷纷,因为冬天烧炭取暖,自己或者家里人等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每次说起都令人扼腕叹息。

  御史刘大人脸色吓得双腿打摆,仿佛眼前是去年死去的小妾的可怖模样。他去年新收的小妾便是中碳毒身亡,外出应酬回来时才发现。

  小妾死的时候全身潮红,双眼凸出,大小便失禁。

  “是了是了,说的是碳毒没错了,但这化学式和血红蛋白又是什么?”

  都不用朱元璋吩咐,早有人将所谓的化学表达式记录了下来,这名字倒是新颖,表述方式又是胡语。

  这右边的胡语想来是所谓的一氧化碳了?向上的箭头是什么意思?左边难道说的是木炭燃烧?

  一众人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看出来木炭怎么燃烧的,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陛下,这碳和氧恐怕也是此前天幕所说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了。”胡惟庸撇着化学,边说边比划。

  “何以见得?”朱元璋来了兴趣,胡惟庸的能力是不错的,又肯卖命干。

  胡惟庸总结了一下话语:“此前天幕说过的碳-14是放射性元素,这里又说木炭燃烧会形成所谓的一氧化碳,想必其中定有碳这元素,至于另外一众想来是氧了。”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那这碳-14和碳两者之间区别在哪?”

  胡惟庸为之一窒,尬在了那里。

  朱标接话道:“爹您忘了,天幕说过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根据其拥有的质子数不同而划分的,像金和汞。”

  说着说着自己又停了下来,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按说元素的划分是根据质子数的不同来划分的,那么碳-14和碳如果质子数不同的话,碳-14应该是另外一种元素了,为什么还后面加个后缀14,真是奇怪。

  当下又将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虽说并没有实际解答陛下的疑惑,众大臣还是纷纷直言“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吓死了,刚刚听天书,还以为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原来只是绕了绕,太子殿下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稍一琢磨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看着群臣都佩服朱标的才智,也赞扬了他一番。

  想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吧,朱元璋让人将此番议论言论记下。

  ...

  【如明朝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就写道: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

  【冬天里宫女和奶妈们谁敢让皇嗣受冻,一定是把宫殿搞得密不透风,就这样适得其反让明朝皇家子孙们早早夭亡,所以明代皇宫里,婴儿夭折率高的原因找到了】

  【就连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都差一点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溥仪在日记中写道: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

  【而在皇宫内频频出现这一类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恰恰是因为皇宫里的特殊构造,对于皇宫里用的木炭都是上等的如红萝炭】

  【烟少耐烧就没有设置烟囱用于排烟,又因为为了防风建造了火墙保暖】

  【这么一来冬天把门窗一关,虽然保暖了,但里面的一氧化碳也难以排出去,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聚集在室内就容易中毒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