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43章:黄河要告别地上河了吗?(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3章:黄河要告别地上河了吗?(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人口流入势必会占用耕地,导致粮食减产,同时因居住需求会大肆砍伐树木、过度使用水资源,可以说关中的衰弱是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也才是棘手的问题。

  李世民无奈,只能将希望放在天幕的评论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是的,关中地区曾是天府之国,气候变化加过度开采导致无法承载人口的生存所需》

  《核心问题的全球气温下降。农耕~游牧线东移南移严重,西北降水大幅减少,关中产出下降严重。》

  《应该是全球气候变化所致。汉唐时期气温比现在高很多,关中平原气候宜人,能养活很多人口。后来整体气候变冷,关中平原养不了那么多人了。》

  ...

  房玄龄点头,这里面提到的气候问题倒是和之前的小冰河时期对应上了,温度降低导致降雨减少,从而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经济重心向东向南转移,这也是后世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原因。

  《水资源匮乏,怕不是过度开发的原因吧,八水绕长安,也不是生活饮用水能导致断流的,应该是气候变化所致,那时又没有工业化,再多十倍人也不至于[捂脸]》

  《两个原因吧,一个是人口越来越多关中压力大,第二是气候变化,降水线南移和小冰河期来临,反正现在的气候和古代不一样的》

  ...

  工业化,又是工业和工业相关的词汇,类似的有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

  此为何意?

  李世民头有些痛,突然间脑海中灵光一现。

  不对不对!

  后世十几亿人口...

  不是粮食,李世民尽量摈除粮食因素的干扰,脑海中闪过一些些片段,最终定格在后世的高楼大厦上。

  他们的房子,不是用树木营建的!

  不仅居住的房屋,连学校也是,还有到处铺设过的马路。

  材料不一样!

  而且他们的房屋是一层层的,这样就能容纳大量的人口,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就会大大缓解,不必破坏森林植被,一切问题几乎迎刃而解,除了粮食问题。

  “材料不一样,后世营建房屋用的不是木材!”

  房玄龄望着陛下激动的神情,愣了一下后脑海也闪过类似的画面,紧接着脸上也浮现出激动的神色。

  竟将这么重要的东西忘了!

  其他人则还是处于比较懵逼的状态,李世民又粗略解释了一遍,这下众人都震撼不已。

  妙啊!

  关中衰弱的种种原由,就这么容易被解决了?

  好吧...暂时还不知道后世所用的材料!

  但问题,好歹是解决了一半。

  ...

  【黄河要告别地上河了吗?】

  【黄河下游很长一段是地上河,所谓地上河是指河水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大量沉积,使得河床变高】

  【为了防止河水外溢人工在两边修建大堤,这就导致河道比两岸地面高出很多】

  【比如在河南郑州东到开封这一段,黄河河床高出两岸水平基准面7米左右,比两层楼还要高】

  【你想一下你站在一楼往上看,只看到一条河流的底部是怎样一种感受】

  【如果黄河决口了后果不敢想象,历史上黄河绝口可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史书记载,黄河有8次大规模改道,18次小规模改道,决口1593次,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没办法黄河中游使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涌入河水,每年黄河都会携带16亿吨泥沙奔腾而下,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常年留在黄河下游】

  【比如黄河出海口这块突出的区域,就是黄河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

  ...

  洪武年间,金陵城。

  听闻天幕提及黄河问题,朱元璋心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然而更让人崩溃的是,下游黄河为何与如今相差如此之大!

  黄河改道!

  一众大臣脸色瞬时煞白了起来...

  而随着天幕提及的历代黄河改道,天幕也适时的在地图上标注了出来。

  ...

  【而且从1984年到今天黄河出海口还在不断长出新土地】

  【当然这些泥沙也有好的一面,它们富含养分土壤肥沃,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