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家功业> 第二百二十二章 贬为庶人(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二十二章 贬为庶人(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大喊声中的王允,被禁卫拖出了后殿。

  丞相杨彪的‘领旨’后,殿中安静的落针可闻。

  在座的,绝大部分都清楚,王允这种阴诡手段必然触怒了刘辩,却从未想过,会到‘夷三族’这样的严厉程度!

  朝臣们躬着身,低着头,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自当今这位陛下继位以来,一向标榜‘仁德’,这还是第一次主动对朝廷重臣‘夷族’!

  只不过片刻,一些人的目光,便落到了刘协,伏完,蔡邕三人身上。

  王允虽说是尚书台左仆射,可相比于刘协,伏完,蔡邕三人,论尊贵权力地位都还差得远。

  刘协自不用多说,先帝之子,当今皇帝陛下的幼弟。

  伏完的妻子是阳安长公主,女婿是刘协,实实在在的皇亲国戚。

  而蔡邕,更为特殊,他的外孙是名为‘绍’的大皇子殿下,女儿在宫里十分得宠。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这位用不了多久,便能加上‘大将军’,权倾朝野!

  这三人,哪一个都不是能轻动的!

  刘辩拿起茶杯,静静的喝了口茶。

  对于刘协,伏完,蔡邕,他心里也还没拿定主意。

  王允被罢,事务下沉到六曹即可,但刘协,伏完,蔡邕都涉及他的种种布局。

  另外就是,朱儁,刘虞,丁原三人!

  “陛下,”

  荀彧突然起身,抬手道:“渤海王,伏中丞,蔡太常皆为王允蛊惑,并不是朋党。渤海王与伏中丞更是在宫里,御前举荐,光明磊落,非是阴诡手段,请陛下明察。”

  荀彧的话在后殿内响起,令死气沉沉,压抑无比的大殿,好像突然活了过来。

  董太后连忙接话,向着刘辩道:“陛下,陛下,那个,刘协年少无知,被王允蛊惑,但他,他行事光明,并没有恶意,请陛下明鉴。”

  伏完闻言,急声道:“陛下,臣臣糊涂,被王允花言巧语所蒙蔽,臣的用意,是为陛下举荐太子,并无险恶用意,请陛下明察!”

  蔡邕紧跟着伏地,道:“陛下,臣臣有罪。那王允与臣说,立皇子绍,是陛下的意思,臣没有多想……臣并未附和,不是党羽,请陛下恕罪……”

  刘辩听着三人的狡辩,眼角微微抽了下。

  这些人,是真的蠢吗?

  董太后很想继续为刘协辩驳,又担心言多必失,只能满脸不安的坐在那。

  “陛下,”

  何太后却说话了,冷哼一声道:“这些人言不由衷,背地里还不知道藏着多少事情!”

  刘辩余光瞥了眼,这便宜老娘总算聪明了一回。

  不远处的蔡文姬,紧张到了极点,就差哭出来了。

  刘辩扫过在场的众人,心里还在思索着怎么处置。

  现在摊子铺的太大,这些人身居要位,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轻了,需要仔细拿捏其中的分寸。

  “陛下,”

  荀彧再次抬手,道:“臣以为,渤海王,伏中丞,虽为王允所蛊惑,但行事光明,未有不轨之举,当小惩大诫,以儆效尤。”

  刘辩双眼微微眯起,与荀彧对视。

  荀彧迎着刘辩的目光,道:“陛下,王允阴谋嗣立,居心叵测,但渤海王,伏中丞是为江山社稷,而非私利,又是御前明奏,应当与王允有所区别。”

  荀攸这个时候陡然回过神,跟着抬手道:“臣附议。”

  “臣附议。”钟繇没什么犹豫。

  而后的皇甫嵩,卢植,司马儁等人,稍稍顿了下,道:“臣等附议。”

  刘辩面无表情,瞥了眼蔡邕,若有所思的道:“既然如此,渤海王,伏完罚俸一年,望你们日后谨慎自省,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刘协,伏完一直僵硬的神情,陡然松缓,头磕在地上,道:“臣领旨、谢恩。”

  董太后见着,同样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突然以手扶头,摇摇晃晃的向后倒去。

  “太皇太后……”

  宫女、内侍惊慌不已,连忙要去扶。

  何太后对这样放过刘协有所不满,却也知道做样子,惊叫一声,转身就来到董太后跟前。

  见她双眸紧锁,气若游丝,立即道:“快,传医师!”

  刘辩更是跑过去,一把将董太后抱起来,道:“剩下的事情,交给丞相处置。”

  一众人没想到有这样的变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辩抱着董太后,何太后,刘协等一大群人蜂拥而出。

  不消片刻,后殿之内,便只剩下几个内侍,其余都是朝臣。

  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所有人的眼神,都落在前面的杨彪身上。

  蔡邕坐在那,轻轻擦了擦头上的冷汗,暗自喘着大气。

  王允,刘协、伏完,最后便是他了。

  杨彪这会儿回过神,也看向蔡邕,神色威严,道:“蔡邕,你可知罪?”

  蔡邕苦笑一声,抬起手,道:“丞相,下官知罪。”

  还能不知吗?王允都要被夷三族了。

  杨彪见他没有反抗,故作沉吟一阵,道:“诸位同僚,王允悖逆不法,理当诛灭三族。他除了蛊惑渤海王、伏中丞外,还有蔡太常,诸位以为,当如何结案?”

  没人说话。

  蔡邕再怎么说,也是皇子绍的外公,谁能保证,哪一天他不会扶摇直上,坐在他们前面?

  杨彪见一众人默不作声,胖脸抖动着,看向荀攸,道:“荀尚书,你觉得?”

  荀攸抬起手,面露凝色,道:“丞相,下官建议,比作渤海王与伏中丞,小惩大诫。”

  杨彪神情思忖,看着皇甫嵩、卢植,忽的转向司马儁,道:“刑曹的想法是什么。”

  司马儁抬起手,道:“回丞相,下官的意见,与荀尚书一致。”

  杨彪没有说话了,低头看着大肚子。

  在王允撺掇的这么多人中,蔡邕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他是蔡文姬的生父,皇子绍的外公,在这场‘谋立太子’的闹剧中,蔡邕或者说蔡家其实才是最大的获利者!

  杨彪一直在怀疑,蔡邕未必是被蛊惑,或许是主谋,至少是同谋才对!

  加上,杨彪不清楚刘辩是怎么想的,是以无法做出决定。

  荀攸,荀彧,钟繇等人对视一眼,没有再多言。

  ‘太子’,是为储君,向来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事情,为此而出的血案,数不胜数。

  二荀等人不说话,皇甫嵩,卢植以及司马儁等人,自然更不会开口了。

  蔡邕见状,面上苦笑,头上的冷汗再次出现,心里是七上八下。

  杨彪小眼睛眨了下,见他们不吭声,也不想背这件事,重新坐直,沉声道:“那便这样暂且定下,待会儿我会奏禀陛下,由陛下圣断。”

  众人没有什么意见,无声一对。

  到了蔡邕这里,俨然有种成了‘家务事’的感觉。

  “诸公,陛下有请。”这时,徐衍来到门口道。

  杨彪连忙站起来,来到门外,满脸焦急的道:“太皇太后安好?”

  徐衍微笑着道:“丞相放心,医师说是忧思过度,休息几日便会好的。”

  “那便好那便好,陛下在何处?”杨彪一脸松了口气的表情。

  徐衍见杨彪身后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屋檐下有些站不下,只好向前走,边走边道:“陛下在偏殿,太皇太后服药已经睡下了。”

  杨彪点着头,小眼睛却不停的眨。

  这件事虽然是王允的自作主张,杨彪独善其身在外,但王允一走,尚书台,便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不说什么一损俱损了,他现在有种兔死狐悲的凄凉感。

  还不等众人走近,潘隐急匆匆沿着廊庑过来,道:“诸公,太皇太后身体抱恙,陛下得在床前照顾。是以要长话短说,不用去这么多人。丞相,大司马,二荀尚书,司马尚书,蔡太常,钟廷尉在就行了。”

  卢植强撑着身体,闻言倒是松口气,只是双眼仍旧忧色不已的看着皇甫嵩。

  皇甫嵩心里叹了口气,这位老友,怕是未必能撑得过这个冬天。

  在潘隐的‘删选’下,一众人来到偏殿,恰好刘辩从里面出来。

  “臣等参见陛下。”一众人连忙行礼。

  刘辩接过潘隐递过来的披风,看向门前昏暗的天色,鹅毛大雪,神情淡漠,道:“有结果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