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长平长平> 第69章 粮荒(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9章 粮荒(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两人如约来到一片湖边,相对百步停下。同时约退卫兵,各只带一名随从,缓步向前。

  两人相距十步时,停下见礼。廉颇率先报道:“臣赵上卿廉颇,谨见秦大夫!”

  李冰也回应道:“臣秦公乘李冰,谨见廉卿!”

  廉颇道:“臣引十万军至上党,非为复旧土,实为韩也。赵国大饥,韩愿献钱粮,命赵取上党,不敢不从。大夫守上党,失之则有战败之罪。今为秦与赵计,不若休兵罢战,臣居城外,君居城内,两不相侵。盖同围城之势,而实不相斗也。臣得上党,乃复于王;赵得钱粮,免于饥馑。而君得守长子,上党不失,君亦得免其罪也。”

  李冰道:“廉卿之命,臣当谨领。惟上党之域敢从卿议,长平乃秦之咽喉,愿卿释之!”

  廉颇道:“长平乃赵伤心之地,焉得不取!”

  李冰道:“卿言为韩取上党,非为赵也。若卿欲为赵复仇,臣敢请一战!”

  廉颇想了想,道:“乃依卿议。赵但以千人入长平,无复多也。”

  李冰道:“若解兵甲,赵可入千人。”

  廉颇道:“但祭赵卒耳,君其勿怪!”

  李冰道:“谨喏!自此湖以西,敢请勿越也!”

  廉颇道:“此湖当上党之中。以湖为界,非有上党也。长子城八乡十里,赵军勿入可也。”

  双方就这么三言两语把事情议定,各指漳水为誓,互不相侵。然后双方各自归队,领着百人卫队离开。

  当天夜间,李冰只在城中留下一名官大夫带领五百人守城,自己率领其余四千五百人连夜退出城去,进入长平,就在泫氏周围设营。这里西接端氏,南接高都,供应不缺。扼赵军西进、南下之路,万一赵军背约,也有回旋余地。丹朱岭两侧的高地上都设了瞭望,监视赵军的一举一动。

  第二天,赵军大举进入上党。瞭望发现,赵人的确没有去占领长子,而是一部分分头进入秦人的田园、家宅,浇水、除草,从事各种田间管理;另一部分则上到山里狩猎。除潞城留驻一支部队,还派出其他部队前往少水沿岸,以及西、北两边。李冰听到瞭望的报告后,心里放松下来:看来廉颇是诚心希望与秦军在上党和平相处。

  随后几个月中,廉颇不仅让攻略上党的赵军解甲归田,还从邯郸将他们的家眷接来。看来赵人是想长期在上党住下了。上党目前虽然没有收成,但幽深的太行山有无尽的宝藏。无论是野菜、野果还是野味,只要去采,总不会失望。而且,看看田里的粟米也就要成熟了!

  廉颇只在赵军进入上党的第二天,带着一千人,只携带短兵,进入长平,路祭了长平殉难的赵卒。这些赵卒的尸体被一把火烧尽,没有留下坟墓。廉颇等在当时大帐、粮仓所在,以旗幡招魂,设坛燎天,但没有献祭酒肉,连普通的粟米都没有。祭祀已毕,廉颇就返回邯郸了,把这里留给原武安令、现任上卿的李崇负责。李崇最擅长干的事,就是与敌军相安无事!

  长平也有秦军留下的房舍和田园,李冰的四千五百人并没有太吃苦头。开始还提防着赵军突然背盟败约,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后来见赵军已经踏踏实实开始过日子了,秦军也松弛下来,索性轮流进入田亩务农。驻守端氏的皮绾也放了心,派军士回长平,接着耕种。秦赵两家的士卒,集体化身农民,开始了劳动竞赛。只不过大家还有一点默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