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汉龙骑>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徐州之战(133)(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徐州之战(133)(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
  

  当然对于喝茶的方法,也随着茶叶的流行而开始有人专门研究,但就像任何新鲜事物出现抑郁,总会出现许多弯路,毕竟还是在摸索阶段,在这个时期,不少人开始在茶叶之中倒入上好的香料来增加茶水的醇香味道,但是很快一本》大观茶记》的书籍问世,则彻底让人们对于茶叶的喝法有了颠覆性的改观。

  原来茶叶无须添加任何的香料,茶叶的自身的清香就足以保证茶水的香甜味道了,而至于很多人在喝茶时会觉得茶叶苦和涩,其实无须大惊小怪,这本来就是茶叶自身的原因,而用香料去去除他们本就是画蛇添足,最好的办法,则是在喝茶时减少茶叶量。

  当然因为这个时代书籍的传播速度,再加上识字率,真正喝茶的方式还是通过人口相传,而这种新式喝茶的方法,也自然从青州被很多商旅带到辽东并而扩散到天下,而随着茶叶的流传,在徐州专门为喝茶而打造的饮具开始传播开来。

  在这一项之上,几乎就让徐州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很快,随着茶杯的流传开来,天下各郡都有工坊开始模仿并生产,产量的增加几乎让当出价值连城的茶杯变得一文不值,不仅仅是工坊包括商贩们血本无归。

  可产能过剩的情况却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徐州,因为茶杯销售如火如荼的时候,徐州的一些工坊已经开始减量生产,对茶杯之前他们如果是追求数量的话,那么此时已经减少规模并开始追求质量,越来越优良的茶杯被推向市场,而随他们被一同推向市场的还有茶壶,而一壶四茶杯这样成套的喝茶器具则被商贩打包销售。

  可以说,这样的销售方式再一次让徐州赚足了财富,而后续蜂拥跟风而上的工坊数量则因为前一次的血亏,再也没有了与徐州抗衡的能力,徐州产的茶具成为了当世第一,不仅价格公道,而且质地还好,这是其他各地的工坊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对于茶具,徐州总能够推陈出新,不仅在制作材料上更是种类繁多,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甚至连金属和木竹茶具都有,而且价格各种低档各有不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而在茶杯茶壶之上,又延伸出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茶匙、茶针、茶漏、茶夹等饮茶用具,可以说徐州产的饮茶用品几乎囊括了所有,而这些又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而是在每隔一段时间才会推出,可以说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而这样的情况,则彻底让各郡的工坊失去了竞争的资格,当他们还在仿制上上个或者前一个徐州的饮茶器具之时,很可能徐州已经又在研制新的饮茶器具,而等他们生产出来之后,可能他们生产的器具已经不在被人重视和期待,因为徐州产的最新器具又开始吸引百姓的目光。

  当然这些器具不可能在几个月便一次性推出来,都是三个月或者半年才会推出,而对于这些,兵械厂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不过他们自然不会负责出产,他们只是提供图样,当然每一份图样都需要大价钱购买,而没卖一份这样的产品,都需要与兵械厂分成,成本不高也就两成,看起来很少,可是销售之庞大,却让兵械厂大赚特赚,而一直受困与财政的兵械厂资金终于开始有所好转,甚至被彻底改善。

  如果说刘澜为欧冶坚提供了茶具的想法,那么欧冶坚和他手底下的巧匠们则把茶具在短时间内的价值全都发掘完毕,而这还只是在刘澜只是提议了一个茶杯和茶壶的情况之下,不得不说群众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就拿在销售这件事情来说,其实这个规模最初他们在矿山的时候卖农具就用过,只不过当时还是在摸索阶段,而现在这样的销售方式已经十分成熟,这一点不得不表扬田畴,是他发掘了一条发财之道。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