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秦时小说家> 第八百三十三章 道友与贫道(求票票)(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百三十三章 道友与贫道(求票票)(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
  

  “尔等无需多言。”

  “且不说大王与郭开究竟如何,本将所知,未有实论,仅以目下大势说,秦国主力四十多万攻赵,堪为举国大战。”

  “若然这个时候举兵匡扶朝政,一王好废,一奸好杀,然朝野大局必有动荡,其时谁来担纲定局?动荡之际若不亚于送给秦国亡赵之机!”

  李牧单手摆动,摇摇头,无论大王与郭开都不是现在自己所考虑的,现在最为紧要的事情,乃是应对秦国攻赵。ii

  语落,视线落在下首的两群人身上,一者是太子嘉的门客,一者是春平君的门客,他们的意思近来自己都知道。

  “大将军!”

  “公子数年来,奔波合纵伐秦,对诸夏格局与赵国朝局多有体察,若说大势,目下山东诸国俱陷昏乱泥沼,抗秦乏力,几若崩溃之象。”

  “赵国向为山东屏障,若再不能振作雄风,非但赵国将亡,山东六国不复在矣!大将军已是国家干城,唯望以诸夏为重,以赵国大局为重,莫蹈信陵君之覆辙也!”

  韩流从条案后起身,行至军帐中央,对着上首的李牧深深一礼,说道口中之言,颇为沉重。临行之前,公子说道信陵君,已然非同寻常。

  信陵君本是资望深重的魏国王族公子,两次统率合纵联军战胜秦国,一时成为山东六国的中流砥柱。其时魏国昏政,朝野诸多势力拥戴信陵君取代魏安釐王。ii

  信陵君却因种种顾忌不敢举事,以致郁闷而死,魏国也更见沉沦了。

  无论是于魏国,还是于自己,都没有好处,如今赵国的情形,几乎与那一般无二。

  “果真举事,朝野群臣中,何人领国政?”

  李牧身侧的副将司马尚突然而言。

  “春平君无疑也!”

  庞浩微微一笑。

  “不妥,春平君此人数十年来无形无道,不为大事。”

  未等韩流说到什么,李牧就直接反对了。

  真说起来,自己与春平君乃是一岁之人,自从孝成王薨逝之后,春平君在朝野中并没有什么远见卓识,是故领国政为虚妄。ii

  “公子所言,危局不可求全,大将军自领国政未尝不可!”

  韩流随其后,一眼落下。

  “李牧一生领军,领国政未敢奢望。”

  只是,下一刻,李牧一道冷语落下,令的整个幕府军帐内为之气氛奇异起来。

  未几,幕府军帐内,诸人先后离去,无论如何,李牧如今为大将军,当前紧要之事却为迎战秦国。

  “公子,那李牧……实在是难以为之!”

  相距李牧边军百里开外的又一座城池之内,韩流归来,入城池内一普通的府邸,入正厅,看着熟悉的公子,一礼而落。

  “李牧不同意春平君领国政,也不愿意自己领国政?”ii

  身披浅白色的云锦之袍,束发而冠,眉目俊朗,浑身上下,举动之间,一丝丝无言的贵气弥漫,得来韩流的消息,太子嘉口中念叨一声。

  “是。”

  韩流颔首。

  “邯郸之内,已经于坊间传闻春平君和太后通合有年,已经受到郭开的掌控,李牧不同意其人领国政,我心安然。”

  “但……,李牧自身不领国政,难道真的以为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匡合赵国所有力量,中兴赵国?”

  对于李牧,太子嘉在北边停留数年,可以说有相当的了解。

  此人坚韧厚重,素来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其特立独行和桀骜不驯的性情,数十年来,赵国上下,尽皆知晓。ii

  也是因为此,先王将李牧为边军,让李牧以自己的打法对战匈奴,其后,被朝中大臣攻讦,被先王罢黜,都没有改变。

  其人有些顽固,多年来,和邯郸之内的重臣鲜少来往,只管打自己的仗。

  此人可为猛士将军,却不为谋国兵帅!

  李牧拒绝自己领政,无疑再次想要不理会朝中之事,只想着统帅赵国之兵,迎战秦国,丝毫不愿意和赵国其余军将,其余重臣整合朝局。

  一心抗秦,无心在整肃国政出力,实在是……可惜。

  虽然李牧所语也是不差,这个时候兵变,对于本就孱弱赵国的打击更大,赵国可能元气更为大伤,不能不谨慎行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