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25章 后方(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25章 后方(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新笔趣阁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81中文网
  南京,玄武湖。

  “什么?又去西征蒙古了?”

  正在湖上泛舟钓鱼看书的太上皇朱由检,睁大了双眼,满脸的震惊。

  王承恩手中拿着一份邸报道:“从北京传来的邸报上说今上已经出兵了,听说内阁各部大臣都在武英殿议这事呢,就跟炸了锅一样。”

  朱由检把手中的诗集往船上一扔,气呼呼道:“皇帝哪有他这样当的?登基当天连个贺宴都没吃就带兵亲征了!”

  “御驾亲征也就算了,打完伪顺又打建奴,现在打完建奴又开始打蒙古鞑子,他这是要打出天吗?”

  王承恩在旁边赔着笑,低声道:“是啊,登基第一年就打成这样,确实过分了......”

  朱由检越想越生气,新皇一味尚武,不顾民生,太令人失望了.......

  王承恩提醒道:“上皇,您要去武英殿看看吗?”

  朱由检轻哼了一声,再度拿起诗集,莫名其妙道:“他们在商议国政大事,我去做什么?探讨诗词歌赋吗?”

  闻言,王承恩垂首站在一旁,默默闭嘴,心中还在思考着太上皇到底是不是真的看开了......

  半年来,退休后的太上皇朱由检心情郁闷,出宫畅游江南名园,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路过无锡时,他被秦家的寄畅园深深的吸引,秦氏数代都是朝中官员,自得了寄畅园经营了上百年,园中大树参天,竹影婆娑,古朴清幽,建筑精美,别具一格,散发出文人墨客的精神、气质、神韵。

  朱由检深爱之,在寄畅园居住了半个月,搞的秦家家主秦德藻惶恐不已,吵着要把园子捐给朝廷......

  朱由检觉得秦家太俗,于是前往盛产才子佳人的苏州,他再次被山水萦绕的拙政园景色所吸引,借着与拙政园老板相熟的机会在园中小住了几天。

  那位相熟的园子老板名叫王心一,十几年前干过刑部侍郎,崇祯初年,他曾抗疏言事,被朱由检同志屡屡降旨训斥,无奈之下辞官回乡,寄情山水。

  王心一实在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金殿上的皇帝居然找上门了,还与自己吟诗作赋......

  王心一并不觉得这是缘分,他哪里受得了这种刺激,几天不要就卧床不起,差点不行了。

  屡屡遇此情景,朱由检觉得实在无趣,暗叹人生无一知己老友畅谈,只得老老实实的回到南京,在皇家的玄武湖钓鱼看书。

  武英殿中,一圈朝廷重臣济济一堂,嚷嚷着讨论天子御驾西征之事。

  “陛下这次太西征过草率了......”

  “是啊,自古到今,哪有这样打仗的?这也太刚了!”

  历朝历代,除了宋朝,汉家的王朝都曾占据过漠南,大明同样在那设立卫所作为屏障,保护中原汉地不受袭扰。

  然而各朝都有衰落之时,防线内撤,边患日益严重。

  大明王朝二百多年来,塞外的蒙古人基本每隔十几年都会南下一次,修仙的嘉靖在位时更是边患的重灾期,蒙古人频繁入寇,每次都不下十万人马。

  大明打蒙古人都要打吐了,也没能彻底将其控制,历代朝臣都已不抱什么希望了,眼下天武帝再次兴兵,很多人并不看好这场西征,甚至有人认为新皇可能会翻车。

  不过也有人坚定的表示支持西征。

  内阁大臣杨士聪高声道:“北虏势力薄弱,正是出兵良机,若能驱之灭之,我大明北境可保十年无忧,功在社稷,吾皇英明神武,震铄古今,实乃千万古之一帝也!”

  有人道:“杨大人,陛下没在,你就不必拍龙屁了。”

  “千古一帝”的评价极高,史上至今也不过三人获此评价,杨士聪此言是当众强行拍马屁,拍的还是空屁,让人不齿他的行为。

  “千古一帝”这一评价最早出现在万历年间,是史学家、文学家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李贽也在《续藏书》中评价朱元璋是千万古一帝。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