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阙> 第374章 精绝古城(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74章 精绝古城(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新笔趣阁
  “你是说,鄯善王想要替自己找一位中原名人,认祖归宗?”

  是夜,在扦泥城里专为大汉使节修筑的宽敞馆舍里,鄯善国相陶少卿向任弘禀报了这件事,可让任弘失笑不已,这鄯善王真有趣,路是越走越宽了。

  陶少卿道:“然也,鄯善王对桓次公行师礼,学春秋,听说了太伯、仲雍奔吴之事,于是突发奇想,觉得鄯善与其他西域胡邦不同,慕礼乐汉,而相貌也与汉人颇似。”

  人种都不同,哪里像了!

  不过有一说一,相比于西边的莎车、疏勒等邦,楼兰人因为靠东,融合了一定羌人血统,所以是混血的图兰人种,鄯善王非得认为祖先来自中原,与当地土著相结合也能圆上。

  毕竟历史上,周边戎狄蛮夷仰慕中原,于是或主动或被动找了华夏祖先的事屡见不鲜。

  就拿春秋时的吴国来说,时隔几百年后,忽然和中原诸姬联络上的老亲戚,很早就有人怀疑,这群断发纹身不通礼乐的家伙,根本不是姬姓后裔。但既然吴王自己说是,周天子和姬姓伯主晋国也说是,那就板上钉钉,你这个兄弟我认了!

  此外诸如朝鲜传承自箕子,滇国是楚将庄蹻之后,匈奴是夏后氏北奔的子孙,可能性都有,疑点也多,有的确有其事,有的则是一笔糊涂账,弄假成真。

  而到了后世,诸如鲜卑认为祖先是黄帝次子昌意,赫连勃勃认夏后氏为祖宗建立大夏国,都是想将自己往华夏贵胄的正统上靠。

  鄯善王也不能免俗,任弘知道,在去年正旦大朝会上,他主动请求天子赐姓,心里多半是想混个刘姓的。

  但大汉赐刘姓是有讲究的,自有汉以来百三十年,只给过三波人。

  第一波是项氏,那个鸿门宴上救了刘邦的项伯及其弟项襄,不但封侯还改了刘姓,这俩人是西楚的带路党,于汉有大功,世代富贵,桃侯一家甚至出过丞相。

  此外便是提出的和亲之策的娄敬,也被刘邦当做大功臣自家人。

  第三波就是解忧公主的儿女们了,皆得赐刘姓,地位等于宗室。

  鄯善王虽然待汉勤勉,但哪怕如金日磾,也没混到刘姓,天子自然不可能如此抬举他。最后只按照他音译的汉名“尉屠耆”,正式赐姓尉。

  鄯善王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如此,不过却想认个华夏名人做祖先,遂给陶国相安排了这任务。而得到任弘同意后,陶少卿也琢磨开了。

  “稽古以来,尉氏的名人倒是不多,下吏想到一位。”

  陶少卿笑道:“他是秦朝的将军,身居高位!”

  “他为秦始皇帝一统天下立了大功。”

  “可后来因政见不同,与秦始皇翻脸决裂。”

  任弘心中一动:“你说的莫非是……”

  “正是尉缭!”

  陶少卿开始了脑补:“鄯善王尉屠耆者,故秦将尉缭苗裔也。秦王政时,大梁人尉缭入秦游说,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然尉缭以为秦王少恩而虎狼心,得志天下皆为虏也,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

  “秦并六国,果行暴政,尉缭谏之不听,终去秦,履老子之迹西行,迁于牢兰海,海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百里。胡人义之,从而归尉缭者千余家,遂王于楼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