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625冰封帝国> 第九章 冷兵器之岛(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章 冷兵器之岛(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尼堪在岛上驻有两千骑兵,一千骑是由南楚统领的女真降军组成,另外一千骑则是由从尼布楚到乌兰乌德一带纯正的索伦少年骑兵组成,其中的统领,原本叫千夫长,如今称为千总,正是图克塔纳部哈拉达达哈苏的独子达春。

  在说服达哈苏迁到济州岛以后,为了补偿他,尼堪给他封了一个济州同知的官衔,算是济州的二把手,位在孙秀林之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虚衔,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养马、医马、骟马、给马修脚/钉掌。

  达哈苏能心甘情愿地千里迢迢带着部民迁到济州岛来,还是与自己的儿子有关,作为林中西索伦诸部的杰出代表,达春隐隐有与阿克墩、恩索看齐的劲头,也是尼堪深为看好的人物。

  为了儿子的前途,好说歹说之下,达哈苏割舍了生活了几百年的故土,将牛羊也卖给了瀚海国政府,只带着族人南下了。

  当然了,达哈苏能够心甘情愿地南下,尚有一事不得不说。

  自从达春跟着南楚在济州岛驻扎后,竟瞧上了以前济州牧使金冠涛的女儿,尼堪得知后玉成了此事,而金冠涛一家于是经历了由一方大员到匠奴,再到官员的悲喜转变,考虑到金冠涛对全罗道、庆尚道、济州岛十分熟悉,尼堪重新让他担任了济州佥事一职,算是济州文官系统的第四把手。

  这其中,第一把手自然是身为济州特别府府尹的孙秀林,二把手则是名义上的达哈苏,三把手则是以前的犯官郑大勋,职务是通判,原本的济州牧使、济州岛的一把手金冠涛只能屈居第四把手了。

  济州府,孙秀林正在向他的弟弟汇报各种情况。

  “秀荣,如今济州岛上大的据点有四处,按照你的调整,设置了四县,分别为济州、济南、济东、济西,如今济东、济西已经成为岛上主要的荞麦产地,加起来有约莫万亩,分别由朝鲜人、辽东汉人在耕种”

  “还有一千亩谍影重重种着那什么土豆,都是汉人在种植”

  “工坊都集中在济州府左近,其中专司打制长短刀的作坊有五百余户,经过工部大匠的指点,如今产出的单手横刀、双手横刀质量已经接近赤塔、呼伦、伯力三地的的出品了”

  “弓箭作坊削减到三百户,都是七斗左右的标准弓,好弓制作不易,如今瀚海国火器兴旺,秀荣,我建议将这些人都转到其它地方去……”

  “不,继续保留,火器是好,不过弹药消耗实在太大,弓箭还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好吧。制作枪头、箭头、铁弹、铅弹的作坊五百户左右,箭头都是用从朝鲜过来的铁料制作的,枪头则是自家伯力的出品”

  “制作火药的作坊刚刚组建不久,全部是由以前从事过火药制作的辽东汉人在打理,按照你的吩咐,硝石、硫磺、木炭分开制作,最后秤重配比的都是从伯力过来的老匠人”

  “制作甲胄的有三五百户左右,根据你的要求,全部制作坚韧的牛皮甲”

  “州府已经扩展到方园六里,除了各类作坊,还按照你的吩咐修建了大库多处,秀荣,你在此岛储备如此之多的粮食、武器,难道是要……”

  “你继续说,先不要管这些”

  “四地都建设有正式的码头、修船所,备有一些船材和物料”

  “铁料方面,约莫一半来自朝鲜、大明,另外一半来自伯力,硝石全部来自大明,硫磺全部来自倭国,木炭全部来自朝鲜,按照你的说法,为了兴旺此港的贸易,不能全部从瀚海国境内转运物资”

  尼堪接过话茬,“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火药所需原料极易受潮,保养不易,若是全部从赤塔、呼伦运过来,转运几千里,还要经过几千里海路,莫说使用了,重新晒制就是一大麻烦,就算在当地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半年”

  “原本我家的火药配方属于高度机密,本不想在赤塔、呼伦、伯力三地之外制作的,但要好好利用该岛的作用,不得不出此下策”

  孙秀林继续说道:“大明的铁料多半来自海州,而海州的多半来自徐州,这还是江南沈家告诉我的,质量还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