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625冰封帝国> 第四十四章 皮萨切克之五:两支小分队(5)牺牲(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十四章 皮萨切克之五:两支小分队(5)牺牲(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事态紧急,我准备逆流而上去寻找公主”

  他相信,以费扬塔珲以及一众灰衣卫、海军陆战队员的能力,很快也会像他一样找到这个地方,但自从公主出事直到现在,时间已经流失的太多,不能再耽搁了。

  他深吸一口气,沿着小河右岸摸索着向前走去。

  ……

  此时,在这条小河的上游,约莫十里路的地方,又是一处别有洞天的地方,那是一处山间盆地,方圆约莫几里路,四周都是高山,唯一的出口又是刚才孙德孝发现的地方,故此,这样的地方简直是世外桃源,如果没有孙德惠突然跌落悬崖,恐怕大夏国终其一生也不会发现这个地方。

  山间盆地里,已经显现出了梯田的雏形,上面稀稀拉拉长着玉米苗,在两座大山正中间,有一条瀑布从天而降,在瀑布的两侧分布着两排长屋。

  对了,这就是那支突然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萨斯奎汉纳河两岸消失的萨斯奎汉纳部落的一部分,按照长屋的规模,一边是一百户,大约是两百户人家,而以前的萨斯奎汉纳部大约有上千户,分布在从尼布楚一直到汇入切萨皮克湾的地方,这些人都是紧密的部落联盟,如今只有两百户,肯定发生了什么。

  当然了,阿巴拉契亚山脉实在太大,他们进入大山后分散居住在其它河谷也大有可能,但时间来到眼下后,这种情况已经不大可能了。

  就在今年上半年,得到荷兰人火器支援的易洛魁联盟南下击败了伊利湖南面的伊利人,从今以后,伊利人便不复存在了,原本伊利人能在易洛魁人与南面肖尼人之间保持暂时的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在两大部落里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当易洛魁人意识到自己变得很强大后,对土地的渴求,以及对更多皮毛的渴望让他们打破了上千年以来不踏入伊利湖南部的誓言——他们需要更多的火枪和弹药,但这需要大量的皮毛。

  其实,他们从荷兰人手里得来的火枪不会超过两百,但荷兰人却教会了他们如何冶炼铁器,这就比直接与他们交换火器更加厉害了,当然了,以他们母系氏族社会的水准,就算知晓了冶炼铁矿石的秘密,炼出来的“铁”依旧乏善可陈,不过勉强比黑曜石强一些罢了。

  但就是这“强一些”让易洛魁人逐渐强大起来,他们这两百杆火枪对付五大湖以东的法国毛皮商人依旧力有未逮,但对付其它土人部落来说就效果显著了,特别是从未见过火枪的伊利人、肖尼人更是如此。

  前不久,易洛魁人在伊利湖南岸打败了肖尼人,大败的肖尼人只得拼命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南迁徙,没多久就遇到了刚刚迁到这里不久的额萨斯奎汉纳人,于是又是一场大战,人多势众的肖尼人打败了萨斯奎汉纳人,原本上千户的部落联盟如今只剩下大约两百户侥幸逃到了这个“世外桃源”。

  萨斯奎汉纳部落里还有一人。

  珍妮.哈钦森,一个三十多岁的英国女人。

  说到此人,就必须要说一说清教徒了。

  最初迁到东海岸的英国移民中,不乏真正追求宗教平等的虔诚教徒,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子,认为既然来到了新大陆,就应该放弃一切束缚,建立一个真正平等、自由、笃信加尔文教派的国度,而不是继续向英国俯首称臣。

  这样的思想一度很泛滥,最后一个叫做安妮.哈钦森的女人逐渐成了新大陆清教徒中的“异见者”,并成了所有异见者的领袖,这自然不为传统的清教徒,比如像马萨诸塞总督约翰.温斯洛普所容忍。

  都是清教徒,安妮还与马萨诸塞几个最有威望的传教士公开进行过辩论,都取得的胜利,但安妮他们一家最后还是被温斯洛普驱逐了,安妮一家在搬往荷兰人控制的长岛途中当地土人袭击身亡。

  当时,安妮一家的尸体都被发现了,除了他的小女儿珍妮,当时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荷兰人,都认为珍妮肯定也被杀死了,没想到却在这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